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admin 20 0

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,一位身着运动服的亚裔青年正快步走向图书馆,他身形挺拔,步伐轻盈,眼神中透着剑客特有的专注与锐利,他就是费若秋——从法国击剑赛场一路“刺”入常春藤盟校的传奇学子。

从剑道到校园:一个不寻常的转型

2023年9月,当费若秋踏上哥大校园时,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谦逊的中国留学生曾是法国击剑界的耀眼新星,年仅22岁的他已经在欧洲击剑锦标赛上获得过铜牌,被誉为“最具潜力的亚洲剑客”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“选择暂时放下职业击剑生涯并不容易,”费若秋在接受我们独家专访时坦言,“但我始终相信,运动员的生命不仅仅是赛场上的输赢,更是对自我极限的不断挑战。”

费若秋的决定令法国击剑界震惊,他的教练让·皮埃尔坦言:“当我第一次听到费若秋要去美国读大学时,我以为他在开玩笑,他正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期,这样的选择需要极大勇气。”

双线作战:学业与训练的精妙平衡

在哥伦比亚大学,费若秋主修体育管理与数据科学双学位,同时坚持每天至少三小时的击剑训练,他的日程表精确到每分钟:早晨6点起床,7点到9点训练,然后是紧凑的课程,下午继续训练,晚上则全身心投入学习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“最困难的是时间管理,”费若秋微笑着说,“尤其是在赛季,我经常要带着笔记本电脑随队参赛,在酒店房间和机场候机厅完成作业,有一次我在去往比赛的火车上赶完了一篇15页的论文。”

哥大击剑队主教练迈克尔·索利亚诺对他赞不绝口:“费若秋是我见过的最自律的运动员之一,他不仅保持了3.9的GPA,还在大学生击剑联赛中保持了全胜纪录,他的时间管理能力令人惊叹。”

文化跨越:从巴黎到纽约的适应之路

出生于中国,成长于法国,现在求学于美国——费若秋的文化背景多元而丰富,他精通中文、法语和英语,这种多文化背景既带来优势也伴随挑战。

“在法国,击剑是一种传统、一种艺术;在美国,它更像是一种竞技体育,”费若秋比较道,“法国训练注重技巧和风格,美国则更注重体能和战术,我能从两种体系中各取所长,这让我成长为更全面的剑客。”

文化适应不仅体现在体育方面,费若秋回忆起最初在课堂上的困惑:“法国的教育系统更注重理论,而美国课堂强调互动和讨论,起初我很不习惯主动发言,但现在我已经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”

技术创新:数据科学与击剑的完美结合

作为一名数据科学专业的学生,费若秋尝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击剑训练,他开发了一套基于传感器数据的击剑动作分析系统,可以精确记录运动员的步伐、出剑角度和反应时间。

“传统击剑训练依赖教练的经验和肉眼观察,”费若秋解释道,“而我的系统可以通过数据量化每个动作的效率,我发现自己的右侧攻击反应时间比左侧快0.2秒,这个差距在高端比赛中至关重要。”

这一创新引起了哥大工程学院教授的注意,现在费若秋正与计算机科学系合作,进一步完善这个系统,该项目还获得了学校的科研基金支持。

未来规划:2028年奥运会的梦想

尽管暂时离开了职业击剑赛场,费若秋对未来的规划清晰而坚定,他计划在2026年完成本科学业后,重返全职击剑训练,目标直指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。

“哥大的学习经历让我对体育有了全新的认识,”费若秋说,“我不仅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,更希望将来能够推动击剑运动的创新和发展,也许有一天,我会创立自己的体育科技公司,将数据科学更深入地应用于击剑训练。”

他还表示希望成为中法体育交流的桥梁:“中国和法国都有悠久的击剑传统,但交流还不够深入,我希望能帮助两国的年轻击剑运动员有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。”

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

对于同样面临学业与运动双重压力的年轻运动员,费若秋给出了中肯建议:“不要认为必须在体育和学业之间二选一,现代社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,体育训练培养的纪律性、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,恰恰是学术成功的重要因素。”

他特别强调心态调整的重要性:“我曾经因为比赛失利而沮丧很久,直到意识到每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,现在我把这种心态带到学习中,不怕挑战难懂的课程,不畏惧暂时的低分。”

校园生活中的平凡与不平凡

在哥大校园里,费若秋努力过着“普通”的大学生活,他参加读书俱乐部,偶尔与朋友探索纽约的美食,甚至尝试过参加校园音乐剧的试镜。

“同学们最初知道我是击剑运动员时都很惊讶,但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其他共同话题,”费若秋笑着说,“我很感激大家不把我当作‘明星’看待,这让我能够真正享受大学生活。”

他的“普通”大学生活还是有与众不同之处——他的宿舍墙上挂着他的佩剑,书桌上除了课本还有最新款的运动传感器设备,衣柜里则整齐地挂着比赛服和日常服装。

跨越边界的新时代运动员

费若秋代表了一种新型运动员的形象——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身份,而是勇敢地跨越国界、学科和传统角色边界,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运动员、学生、创新者和文化使者的多重身份和谐共存。

哥大体育部主任彼得·皮林评价道:“费若秋体现了21世纪学生运动员的理想形象,他不仅在体育和学术上都追求卓越,还能够将两者创造性结合,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,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多元化社区中最宝贵的成员之一。”

随着体育产业全球化和科技化的深入发展,像费若秋这样兼具高水平运动能力、学术背景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,他的哥大求学之路不仅是个人的选择,更代表着新时代运动员的发展方向。

夕阳西下,费若秋结束了一天的课程,走向训练馆,在那里,他将再次握起佩剑,在剑道上划出优美的弧线,不同的是,现在的每一次出击,都凝聚着来自课堂的知识、来自跨文化经历的智慧,以及一个年轻人敢于突破边界、不断重新定义自我的勇气。

这条路从未有人走过,但费若秋正用自己的脚步,踏出一条连接剑道与校园、东方与西方、传统与创新的独特路径。